文化+科技+金融 提出上海博雅集团如何提升文化品牌竞争力
更新时间: 点击次数:2451次
文化品牌是一座城市的金∑字招牌、重要标志。上海市委、市政府前不久也启动了三年行动计划,要「全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
5月13日,上海○博雅方略集团作为文化品牌的企业代表,参加了由上海市政协经济委员会、普陀区政府共同主办的“全力打响上海‘四大品牌’,率先推动↑高质量发展”专题座谈╲会。
当天,上海市政协副主席金兴明,普陀区委书记曹立强,普陀区委副※书记、区长周敏浩,区政协主席钱城乡,区委常委、副区长顾军,市』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主任徐建民,市政协经济①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万大宁,市品牌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陈跃华以及市、区政协委员和相关部门负责人、有关专家↘学者、行业协会∏代表、企业家等出席了会议。

普陀区委副书记、区长 周敏浩㊣ 发言
周敏浩代表普陀区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对各位嘉宾的莅临表示欢迎。他表示,全力打响“四个品牌”是普★陀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以品牌建设为载体和抓手,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有力支〓撑,是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会议上,上海博雅方略集团总裁陈晔女士分享了集团“从整合东上海系品牌,谈努力打造文化品【牌”的经验和心得。

陈晔总裁在专题座◇谈会上发言
上海博雅方略集团整合文化、旅游、科技、康养、金融4+1核心产业①优势,为顺应▓国家“幸福产业”发展战略√目标,重点布局在城市文娱客厅、生态休闲◣度假区、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及通用航空等五大领域,力争成↓为中国幸福产业智造者。“文化+科技+金融”,是上海博雅方略集团提升文▅化品牌竞争力■的核心思路与战略部署。
为了加紧实现这一产业战略,博雅『加大文化产业竞争力,努力践行文①化、科技与金融的跨界融合。
重生与蜕⌒ 变
集团在2015年以收购ω 方式并入了“东上海”系文化品♂牌,增强产业的文化属性。“东上海”是上海的老牌文化企业,拥有大量优◎良文化资产和IP,为了保持其优良的文化传统,集团制定了“传︾统文化复兴”的目〗标和文化品牌“蜕变及重生”的战略,包括VI及品牌重塑,并提出“传承经典,源々于东上海,高于东上海”的口号,打造了“影视制作、演艺管理、艺术策展、教育培训”四大运营◤模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文化领域产业链闭环。
.jpg)
经典剧目IP《少林武魂》
艺术品+区块链
响应上海市■政府“文创50条”的方针,博雅以海派书画为切入点,大力弘扬和传承优秀ㄨ的海派文化。以海上书画名家后裔为核心成立的“上海海派书◤画院”,十年如←一日地传承、弘扬着上〇海海派书画文化。今年起集团还与电视台合作,推出一档文化品鉴类电视节目《博雅达观》,通过荧屏传播海上名家的文化实践→和艺术成就,增强文化自信。
有了文化,还要融入科↓技。集团整合艺术资源和人才高地,结合区块链等创新技术手段,搭建艺术品资源的价值链架构,建立了集“艺术品『存证、艺术家经纪、艺术品展示、艺术品交易与艺术◥品数字化资产”为一体的平台——艺萃,这也是艺术家、收藏家、投资家、文化受众共识的电@子商务平台,此平台将∮成为艺术品数字资产转化的场所。
演艺+技术
上海博雅集团激活了剧场“城市文娱客厅”的功能,旗下的东上海百老汇剧院管理ㄨ公司目前在国内外管理着6家大型剧院,并与苏演百老汇合作,管理4家直属剧院◥和30余家加盟合作院线,列于全国行业前三。除了引进优秀的海外演艺IP以外,还借助博雅多年在文化旅游行业的市场经验与份额,融合VR、AR等新兴的技』术呈现手段,在自我打造的重点剧目中以技术渲染剧情的感染力,增加@ 和观众的互动性及加强体验感;在文旅项目中融入和叠加技术的创新运用,加强“旅游演艺”剧目的研发及制作。
并且,上海博雅集团与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紧密合作,着力于影视正能量的传播,正♂在打造多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及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影片,以前沿的影视语言和特效技术加强电影作品的观『赏性,运用新题△材、新构想、新技术唱响社会主义主旋律。
文化+金融
上海博雅集团整合诸多文化、金融主管机构▂的力量共同发起成立了博雅文化金融研究院,聚焦文化与金融两大主流产业,使之成为一个汇集文化、旅游、金々融产业跨界研究的高端“智库”。同时,首创的“文化金融论坛”先后举办了多届◥,其中今年初在上海中心举办的“首届陆家嘴文化金融论坛”,云集文化、影视、金融界▓大咖,行业影响力显著,取得了良好社◥会反响。
.jpg)
2018陆家嘴文化金融论坛现场
打响文化品︼牌之路“任重而道远”,上海博雅集团遵循“共识、宣扬、传承、坚持、行动”的准则,落实“文化+科技+金融”的战∮略部署,充分运用文化产业的产业资源、结构、环境和实力,夯实◇产业竞争力,为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文化大都◢市、东方演艺之都而继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