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地方政府在文旅开发中的一些招商误区
更新时间: 点击次数:1198次
当前,随着国内生活方式、出行方式的改变,人均收入水平的增加,旅游消费市场逐渐从观光游走向休闲度假游。旅游的人员聚集效益,旅游收入占地方收入的比重〓也逐年增加。
如何发展旅游,开发旅游项目,已经成为当前地方政府必ξ 须要解决的问题。
笔者近些年参与了多个地方旅游规划的编制,考察过不少成熟或烂尾的景卐区项目,也曾参与过地方旅游投资项目谈判,因此对于地方政府在文旅项目招商中存在的一◇些误区有些看法,特此撰文指出。
如有不妥,恳请批评指正。
当前地方政府的文旅项目招商,主推还是风景秀丽的自然资源,相对忽视人文历史气息厚重的文化资源,项目包装大多由当地旅游局或者请旅游规划院进行编制,其深度基本停留在概念规划阶段,与项目同时相匹配的土地、资源配套问题大部分并未解决,“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项目少,存在历史遗留问题▅的项目多。地方政府在招商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政府视角和现实诉求,与实际投资项目落地的匹配程度,存在着不少距离。
笔者曾经到秦岭中部进行旅游资源考察,当地领导拉着我说:“我们这里好山好水好风景,富氧离ζ 子达到多少多少,如果有人愿意投资,我们就想办法满足……”等等,言辞中明显过于强调自然资源属性,而没有把开发地域道路条件,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土地资源配给等等考虑在内。这样的观念,忽略投资企业投资周期和投资回报率的结果,必然造成多年招商,项目却无人进入的局面。
根据笔者的观察,目前,许多经由地方政府招商而建成的旅游项目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
家乡情怀类
当地籍企业家在外地经商,衣锦还乡,想为家乡做点贡献,于是在家乡着手旅游资源开发。此类开发者往往从事其他行业,缺乏旅游项目开发经验,较少考虑旅游的产出比,仅凭借个人爱好或他人指导行事,往往是个人情怀占主导,一腔热血。
开发者凭着自己多年出外旅游的经验,今天感觉徽派建筑不错,明天觉♂得苏州园林挺好,依据财力,照猫画虎;开发没有时序,最后整个项目呈现的面貌就是五花八门,各领风骚;缺乏对当地文化的深入挖掘,建设带有浓重的个人化色彩。
另外,此类项目的开发跟个人企业的经营状况息息相关,一旦企业经营情况有变,项目就可能暂停,形成烂尾。即便建成后,由于没有专业团队支持,运营寿命往往也非常短暂。
宗教信仰类
项目由当地民众自发兴起投资,或依托当地的历史渊源,在古寺或历史遗迹的基础上进行复原重建;或由宗族主导,依托当地祖先故旧,修建祠堂、园林进行缅怀纪念。
这类项目的运营,时常伴随着当地的民间文化习俗,比如庙会、祭祀活动等等推进,很容易香火鼎盛,故而不能按照一般的旅游项目进行管理。其核心部门譬如寺庙,则往往由宗教管理部门管辖,周边配套会做成附属项目,开发禅修、养生类项目。
.jpg)
此类项目品质◣大众化,主要为本地群众提供游乐,淡旺季差异大,节庆日拥挤不堪,平常时间则门可罗雀。这在中西部地区表现╳尤为明显。
资源导向类
当地拥有名山大川、古镇古村等资源,通过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引入专业的旅游开发公司进行系统的开发建设、运营管理、品牌宣传。此类项目往往比较容易成功。
地方资源最初常在政府旅游平台公司或城投公司手中,在项目进行合作开发前期,政府在基础建设方面,如对外的路网、周边的旅游配套项目等方面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一旦现有合作方出现问题,政府也能通过引入新合作方,借助股权债权重组等方式,使项目继续得以维续。
.jpg)
此类项目的缺点是带有鲜明的地方主政特色,若前期策划跟不上,市场目标不明确,项目ぷ建成后,则会运营困难。或遇到当地主政官员的更替,如果新任领导不再支持,就易导致项目建设停滞或失败,甚至最后不得已拆除或者改变∩项目用途。
品牌导入类
此类指由地方政府招商引入的成熟品牌旅游项目,多数为外来文化输入当地,而且大多为乐园类项目,由专业的公司进行开发建设,且独立核算运营。地方政府所提供的支持,以土地供给和减免前期税收为主。
此类项目跟当地的文化差异较大,主要为吸引当地居民的消费,对项目地的文化发展没有贡献,不能形成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品牌旅游项目。
(1).jpg)
政策风向类
主要指当前的全域旅游、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等项目。由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在此基础上,多家地产公司、上市园林公司积极入局,此类项目经常伴随大量的房地产开发项目、棚户区改造、生态修复、河道整治等相关子项目,具有开发规ξ模大、资金量大的特点,能够根据当地的旅游资源进行综合开发,而且开发投资模式多样,如直投、BOT、PPP等等。
此类项目的缺点是通常带有其他诉求,若监管缺失不到位,一旦其主要目标达成,旅游的内容就会停滞,各地不少烂尾的影视城、古镇项目多属于此类。
综上所诉,地方政府在招商过程中,除了考虑当地旅游资源本身的条件外,还应考虑:所招商的项目是否有投资回报时效↘,土地配置是否到位,旅游设施配套是否满足,与周边景区资源是否构成联动,与当地的文化旅游发展是否契合以及投资进入和退出机制等》等,如果只是片面强调旅游资源属性,其他方面欠缺考虑,那么旅游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就会出现各种困难。
作为旅游投资企业,不仅要考虑项目落地是否合法合规,而且对政府官员口头“先建设后╱办手续”的承诺,打擦边球的陷阱等等,都要有足够的警惕。旅游投♂资是长效的行为,在旅游项目落地之前,企业一定要先进行项目策划,找准市场定位,确定用地指标以及是否合法合规等等,进行仔细研判』,才能取得项目的最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