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港辉映,行稳致远丨2018沪港金融论坛在港成功举行
更新时间:2018-12-26 点击次数:3430次
随着香港与内地的合作日趋紧密,沪港两地的金融机构需要〗更多交流的机会和平台。11月29日,2018沪港金融论坛在港成功举办。

嘉宾合影
11月29日,由上海金融业联@ 合会、香港上海金融企业联合会共同主办的2018沪港金融论坛在香港联合交易所金融大会■堂举行,约250位来自上海和香港的数十家金融机构和企业代表齐聚港交所,认为沪港两地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成效显著,两地金融进︻入全面合作新阶段。

来宾云集
沪港金融论坛从2016年开始举办,致力推动沪港两地金融合作〇。本次论坛秉承2016年、2017年沪港金融论坛的良好传统和树立的市场声誉,继续为沪港金融合作做出▂积极的贡献。希望借助于沪港两地两个金融业行业协会的资源,依托香港交易所的平台,为沪港金融机构和专家的互联互通搭建『一个桥梁。

特首出席
沪港辉映 行稳致远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证监会原副主席李剑阁,国泰君安♀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主席兼行政总裁,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太平绅士阎峰,香港交易所行政总裁李∮小加,上海金融业联合会副理事长、上海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傅帆,上海金融业联合会∮秘书长郝相君,沪港金融论坛轮值主席、上海浦东发展银行香港分行行长张丽,香港上海金融企◥业联合会秘书长、上海博雅方略集团◢有限公司总裁陈晔,保利通信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劲松以及上海金融机构负责人20余人↑出席了会议。

香港特首林郑月娥致辞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论坛上表示,作为国家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香港和上海必须通过结合两地的优势,务求在国家面向全球双向开放的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为帮助“走出去”的上海企业更好地管理境外业务风险及资金,香港已修订法例,为在港成立专属◆自保保险公司及经营集团内部融资业务的企业↙提供利得税宽减或扣免安排,欢迎上海企业善用这些措施,开拓海外业务。林郑月娥还介绍,特区政府与上海金融办从2012年开▲始合办的沪港金融专业大学本科生交流及考察计划,至今已有近380名两地金融专业大学本科生参与,为两地人才库增加新力量。

中国证监会原副主席李剑阁发言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原副主席李剑阁在论坛上表示,中国经济体量足够巨大,完全能够容纳沪港这两个各具特色的重量级的国际金融中心。改革开放40年,目前到了沪港金融合作的最佳时点,合作共赢前途无限,两地可在“一带一路”、人民币国际化、上海自贸区建设等方面探索两地资本市场的作用。

国泰君安总裁阎峰致辞

香港交易⌒所行政总裁李小加发言

上海金融业联合会副理事长、上海国际集团总裁傅帆致辞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香港分行行长张丽发言
始于科技,成于资本
在以“新兴科技企业为沪港金融资本市∑ 场带来的利与弊”为主题的专题讨论对话中,由香港交易所经济学家巴晴主持,光大新鸿基企业融资部主管黄劲聪,浦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行政总裁贾红睿,香港上海金融企业联合会秘书长、上海博雅集团总裁陈晔,保利通信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劲松围绕科技创新企业与资本市场的全新关系展开了热烈对话。

专题讨论环节,陈晔秘书长(左二)发言
陈晔秘书长在发言中表示,从2014年11月17日沪港通正式开通截止2018年3月30日,沪港通的交易总金额达到了7.8万亿元人民币。香港上海企业联合会成立于沪港通开通的「第二天,是沪港两地金融机构服务国内实体、加强两地企业交流合作的纽带,也是国内企业跨出国门的窗口之一。在刚刚结束▆的进博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宣布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在这样的背景下,第三届沪港金①融论坛顺利召开。科创板始于科技,成于资本,实现科创企业的资本市场道路是完善沪港两地交流协作的重要金融要素。
陈晔认为,大力发展新兴科技企业首先是产业发展的需要,一方面国内发展进入了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及新旧动能转换的◎转型期,高端装备、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清洁能源、生物医疗等多个新兴行业发展亟需资本的赋能;另一方面,科技创新创业的特点决定其需要高度依赖风险投资,这方面香港的国际经验可以给内地很好的々指引。其次,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科创能力还有待提升,2018初公布的█全球市值最高的100家科技巨头中,中国占了13家,距离美国的53家还有较大差距△。最后,香港、上ㄨ海两地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由银行、券商、保险、担保、PE等多种金融服务要素组成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非常完善,特别香港是国际←资本窗口,也是国内资本和欧美资本的桥梁,沪港两地的合作有利【于金融要素的持续积累,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科创企业。
陈晔希望未来沪港两地金融机构进一步发挥两地多层次资本市场在科创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优势,为企业融资提供更大的便利。

共畅美好未来